針對7傢中小型航運公司的調查顯示,那些擁有跨太平洋業務的航運公司的表現明顯優於從事國內/區域貿易運營的小型航運公司。從2019年開始,美國上市的美森輪船(Matson Navigation)和韓國SM Lines成為營業利潤增長的主要贏傢。
美森集團公佈瞭2021年海洋運輸業歷史上最高的年度營業利潤,高達到11.4億美元。相比2020年的2.45億美元和2019年的9100萬美元大幅增長。
對於美森而言,其中美航線的利潤增長得益於其在中國的CLX,CLX+和CCX航線的業務擴張:2021年,美森在中國的業務量增長55%,達到185,000FEU,首次超過瞭其在夏威夷的核心業務量(158,000FEU)。

同時,受益於在美國擁有自有碼頭,該航線成為跨太平洋運輸時長最短的航線之一。這傢經營著不到30艘船舶的集裝箱航運公司,第二季度收獲瞭3.81億美元的利潤,相較於去年同期的1.63億美元多出瞭一倍之多。二季度的收入也從去年二季度的8.75億美元大幅增長到今年同期的12.6億美元。
運力為92,000teu的韓國SM line目前在全球排名第20位,相較於2018年和2019年都出現瞭財務虧損的情況,該集團卻在全球疫情爆發後取得瞭顯著的業績增長。其2020年的營業收入為121億韓元(9200萬美元),2021年營業收入達到1078億韓元(8.22億美元)。值得註意的是,該集團94%的運力都在跨太平洋航線上運營,是排名前20的航運公司中比例最高的。
這一結果與其他主要從事細分市場(niche trades)的中小型航運公司形成對比。例如,新上市的中谷海運和巴西Log-In Logistica集團(2022年1月被地中海航運公司MSC收購)的盈利狀態雖保持穩定增長態勢,但同期來看略顯遜色。
總體而言,2019年至2021年間中小型航運公司的利潤漲幅通常能達到100%-700%,而同期相比,前十的航運公司利潤增幅能達到1000%-近6000%。
按標準箱和等級劃分的中型航運公司樣本數據註:Log-In Logistica2022年1月被MSC收購註:CSAV不再進行直接航運業務
排名靠前的航運公司的大范圍整合,使得領先的航運集團與集裝箱領域的其他航運公司之間的差距逐漸擴大。
截至八月中旬,排名前十位的航運公司經營著約2180萬TEU的運力,而排名後二十位的航運公司僅擁有約250萬TEU的運力。
2017年,排名前十的航運集團擁有約1540萬TEU的運力,排名11-30的航運集團擁有約320萬TEU的運力。與此同時,排名靠前的航運集團與排名靠後的航運集團之間的運力差距逐漸擴大,例如MSC擁有約4,476,201teu的運力,而SM Line僅擁有93,410teu的運力。
在過去的5年裡,運力超過100萬TEU的“超級航運公司”數量僅從6傢增至7傢,這近一步強調瞭航運業的大范圍整合一直集中在頭部。
本篇文章來源於“信德海事網”,作者代馨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