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註

近日,美國兩大零售巨頭——沃爾瑪(Walmart)和塔吉特(Target)均宣佈,取消大量訂單。沃爾瑪稱,已經“取消瞭數十億美元的訂單,以使庫存水平與預期需求保持一致”。塔吉特則表示,取消瞭超過15億美元的訂單。

圖片來源:沃爾瑪

由於消費行為的轉變、高通脹壓力,疊加今年早些時候過於激進地補充庫存,當前美國零售商的供應鏈正面臨極大挑戰。

沃爾瑪美國業務主管John Furner表示:“還需要幾個月的時間來處理積壓的貨物。”塔吉特首席執行官Brian Cornell稱:“額外的庫存已給供應鏈帶來持續的壓力。”

美國零售聯合會(NRF)也下調瞭需求預測,預計今年7至12月,抵達美國大型港口的零售貨物總量約1280萬TEU,同比下降1.5%。

訂單下降也體現在東南亞、南亞等國的接單量上。

今年下半年,很多越南工廠因為缺少訂單,不得不縮短生產時間,減少勞動力。有越南企業負責人表示,工廠仍在正常運營,但到9月、10月就將沒有訂單,企業隻能安排工人休假。

印度紡織業也感受到陣陣寒風。受歐美國傢通貨膨脹、經濟衰退影響,印度來自美國和歐洲的服裝和傢紡訂單下降瞭15%~20%。此外,已有訂單的交付時間也被延遲,因為歐美零售商的倉庫裡,已有大量貨物積壓。

孟加拉國的服裝訂單也大幅縮減。有當地業內人士表示,美國和歐洲的零售商要麼推遲成品發貨,要麼推遲訂單,對當地外貿出口企業造成瞭嚴重影響。

對此,全球海事咨詢公司Sea-Intelligence在最新分析報告中表示,疫情期間由需求引領、推動的高運價,以及集運業創紀錄的業績增長,已經成為過去時。

數據顯示,2020年11月至2022年1月,全球海運需求量始終比運力高出10%。但這一差距一直在縮小,2022年6月份已縮小至2%。Sea-Intelligence認為,越來越多的跡象表明,市場運量正在下滑,運價僅靠港口擁堵等供應鏈緊張的情況支撐。

Sea-Intelligence總結說,2021年運價的極端飆升,確實是由全球需求突然擴大所推動的,但也和當時有效運力不足有關。隨著需求不斷下降,有效運力不斷釋放,供需將逐步平衡,運價將面臨越來越大的下行壓力。

不過也有分析稱,當前美國的集裝箱進口量仍處於歷史高位。

2019-2022年美國進口集裝箱量比較,圖片來源:中國航務周刊

根據美國貿易數據提供商笛卡爾數據中心(Descartes Datamyne)的統計,7月份,美國進口集裝箱量為253萬TEU,比6月份增長2%,與去年同期相比增長3%,與疫情前的2019年7月相比,增長15%,是有記錄以來的貨量最多的7月。同時,8月份的進口量也繼續保持強勁勢頭。

該機構認為,經濟放緩、通貨膨脹和高燃油成本等因素,似乎並未對美國集裝箱進口量帶來負面影響。

究竟貨量是增是減?運價何去何從?依然有待觀察。

本篇文章來源於“中國航務周刊”,作者Tracy